孩子說不想學了可采取的教育辦法:1、家長要嘗試和孩子進行非暴力溝通,不要傷害孩子;2、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走出厭學情緒;3、家長要學會感受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敞開心扉。
孩子說不想學了怎么回答
1、嘗試和孩子非暴力溝通
父母用這種溝通方法,可以療愈孩子內心隱秘的傷痛,突破自身引發憤怒沮喪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可以用不傷害孩子的方法,來化解跟孩子之間的沖突。
刀子嘴豆腐心,這是很多父母的狀態。內心明明害怕孩子真的厭學,不樂意聽見孩子這樣說“我不想上學了”,所以聽見后才會暴躁易怒,跟孩子發生正面沖突。這并非是父母跟孩子的關系出現裂痕,而是溝通方式有問題。如果采用非暴力溝通,效果就能好很多。
2、先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
對孩子吼叫式的關愛,其實就是一種精神暴力。很多父母常犯這樣的錯誤,愛之深責之切。可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孩子需要的不是輕蔑的眼神,不是吼罵的關懷,孩子的精神不該承受這些隱性暴力。家長在實施這個第一步的時候千萬要注意,我們是觀察而不是評論,不需要父母發表意見說評判的話,一定要避免主觀評論,不然就是暴力溝通了。
3、學會感受孩子的情緒
父母在聽到孩子“我不想上學了”時,可以鼓勵孩子,陳述自己的感受。也許,孩子很快就能給出關鍵答案。比如:媽媽,我學不會,不想上學了?;蛘?,今天學了一整天太累了,我不想上學了,歇一會在學。在感知完孩子情緒后,我們可以幫孩子把真正的感受說出來,比如“你覺得你學習一整天很累了,想要先休息一下,是嗎”。
孩子不想學習的原因
1、學習比較吃力
盡管學習很用功,很努力,但始終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成績總是全班倒數,當孩子反復經歷挫折之后,非常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認為自己不是學習這塊料;認為自己很沒用,總是讓父母失望;進而把注意力轉向其他方面,比如打游戲,去虛擬世界里尋找存在感和價值感。
2、父母期望過高
我們常常說“壓力就是動力”,學習上要給孩子施加點壓力,孩子才會有動力繼續往前沖。適當施壓的確是好事。但也有一些父母喜歡將自己未完的夢想付諸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時刻保持著上進、努力、認真的狀態,直到有一天能夠“出類拔萃”。不管孩子如何表現,爸爸媽媽永遠都不滿意。長此以往,孩子不堪負重,最終對學習產生厭惡、逃避的心理。
3、孩子受到欺負
有些小孩性格內向,在學校受了欺負,回家也不敢跟父母說,只是呈現出抗拒上學的狀態。針對這樣的孩子,父母平時一定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多詢問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和生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