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個榜樣,以身作則。平時多和孩子溝通,當孩子作出無禮的行為時,要及時糾正。不能慣著,然后看情況處理。如果是當著外人面,以勸導為主,如果沒有外人,堅決批評。那么,孩子沒有禮貌怎么教育?
孩子沒有禮貌怎么教育
1、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每個孩子因為受到家庭環境、生活習慣、性格等原因的影響,表現出來的個性特點也大有不同,有的孩子大膽,有的孩子堅韌,有的孩子就比較“刺頭”…即使孩子表現得多么不同,受自身的年齡限制和個體發育特點影響,他們依舊是成年人眼中的“孩子”。孩子表現出來的任何一種情況都實屬正常,也實屬意料之中。
家長想讓孩子理解社交規則,懂得禮貌禮儀的重要,需要先從孩子思想觀念上理解這些行為開始。
2、要給孩子做個好示范
孩子有沒有禮貌,不是天生的,完全是后天培養出來的。孩子天生也喜歡模仿別人,只要家長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講文明,講禮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孩子自然就會懂禮貌。如果家長一直表現得大大咧咧,那孩子也會大大咧咧的,這不能責怪孩子沒禮貌。
3、從小教育
想要讓孩子有禮貌,就必須要從小教育。要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道理,并且要從細節開始。比如家長在抱著孩子上公交的時候,如果有人讓座,將就要教育孩子在接受他人幫助的時候說謝謝。如果孩子表現出了沒有禮貌的一面,家長就必須要及時的阻止。如果孩子有一些無理取鬧的行為,家長千萬不可妥協,要及時的糾正。孩子都是不懂事的,這需要家長的教育,而不是無原則的溺愛。
4、要教育孩子問候他人
教孩子學會稱呼、問候很重要。對于比較常見的親人,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孩子們都會叫。但不常見的客人,父母就應該教教孩子了。比如家長稱姑輩的,孩子就稱姑婆、姑公;稱舅輩的,孩子就稱為舅公、舅母;稱姨輩的,孩子就稱為姨婆、姨公;母親的兄弟(包括表兄弟)孩子則稱為舅公、舅母;等等。
5、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孩子說臟話,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家長如果不想要孩子出現說臟話、出現不禮貌的行為,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最好注意自己的言行。除開父母自身不說臟話外,兒童 發展趨勢的全部地理環境也十分關鍵。
6、教會孩子控制情緒
孩子講話粗魯,是因為心里有怒火,或者遇到煩心事,爆粗口是情緒宣泄的一種方式。
父母不能像要求成年人一樣去讓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可以慢慢引導孩子改變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方法。
例如,對人對事要寬容和大度,這樣就不太容易生氣或者被激怒。如果孩子實在有委屈和不滿的時候,要對他的心情表示理解,安撫他,然后慢慢引導他用合適的語言來表達,而不是說粗話。告訴他粗暴的方式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問題越來越糟。
孩子沒有禮貌怎么教育,可以耐心引導,對孩子的禮貌行為及時做出評價。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和禮貌,是友善,誠信,寬容等價值觀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