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科目,小學數學相對初中數學知識量少,知識面窄,學習進度也較慢,是打基礎的關鍵階段,為了提高孩子的小學數學成績,家長們平時就應該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自發的去學,孩子的數學成績自然而然也會相應的提高。
小孩小學數學差怎么辦
1、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認真審題是正確解題、準確計算的前提。小孩子因審題不嚴而導致錯誤的現象較重,原因是一方面孩子識字量少,理解水平低;另一方面是做題急于求 成,不愿審題。
因此,家長要引導孩子認識審題的重要性,增強審題意識。同時,還要教給孩子審題方法,建立解題的基本程序如審題—列式—計算—驗 算—作答等,把審題擺在解題過程的第一位。
2、培養認真驗算的習慣。在解題過程中,要培養認真驗算的習慣,這是保證解題正確性的關鍵。在平時家長一定要加強訓練,嚴格要求和督促孩子去做,要向孩子講清什么叫驗算以及驗算的方法、意義等。
3、培養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小學數學課堂作業較多,一些能力強的同學做的快、算的準,他們做完后便迫不及待的報出解題方法和結果。
這使得一部分做題較慢的同學不假思索的照抄他們的結果,時間長了,這部分同學就養成了懶于思考的不良習慣。因此,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是孩子學好數學的前提。
4、培養質疑問難的習慣。孩子在學習中要多動腦筋,勤于思考。對概念、公式、定律等不要滿足于會背誦,更要力求理解。
質疑問難是一種可貴的學習品質,能使孩子在學習中刻苦鉆研、勤于思考、主動進取。遇到不懂的問題主動請教,不恥下問,和同學展開討論,不弄清問題決不罷休,當問題得到解決時,孩子就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5、培養自己發現錯誤的習慣。孩子在學習中,必然會出現差錯,對此,家長不能等閑視之。因為孩子出現差錯的地方,正是孩子掌握知識的薄弱點,并且可能是典型的、普遍的。
家長應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自己發現錯誤,用自己學到的檢驗方法去找出錯誤。在對比中把握問題的關鍵,力求自己發現并改正錯誤,提高解題技巧。
提高孩子數學成績的方法
1、培養觀察力。小學生本身對外界事物的接觸度不太高,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學以致用,將學校學習到的東西,家長在課外可以進行實際運用。
例如,上圖形課的時候,什么是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觀察身邊的事物,讓孩子將課堂上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對知識的消化也更有幫助。
2、培養自信心。不少學生習慣性的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其實主要受到家長的影響,家長們大部分習慣性的告訴孩子哪些不行,但是對孩子做得好的,卻認為理所應當,不加以鼓勵。
長期以往,導致很多學生缺乏自信。家長經常告訴學生,做錯了沒關系,再接再厲,在點點滴滴中樹立學生的自信,自信來了,對學習的熱愛就來了。
3、培養專注力。粗心“丟分”,歷來是學生懊惱、老師棘手、家長頭疼的問題。其實很多學生粗心,主要來自專注力不夠,很多家長習慣在孩子看書或者認真做一件事的時候,去打擾孩子,比如問要不要喝水,看似關心孩子,但其實在打擾孩子的專注力。所以家長們日常中盡量做到不打擾。
孩子小學數學成績不好,初中會更差嗎
這個并不一定,除了孩子對數學思維的認知和接受程度,最終還是要看孩子的學習效果。生活中有不少在小學學習差的孩子到了初高中反而名列前茅,這是后天教育的作用。
學習成績的好壞,固然有智力的差別,但是與學習的認真程度、用功程度,還有學習方法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孩子掌握了學習數學的方法,學習就會變得更有針對性,學習成績也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