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摔東西屬于情緒上的偏激,父母要冷靜地面對孩子的情緒反應。當孩子情緒不穩定時,家長不能對孩子過度的嘮叨、責怪,先等孩子平靜下來再去安撫孩子,讓孩子慢慢的改變自己,去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發脾氣摔東西怎么教育
1、引導孩子表達負面情緒
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表達負面情緒的常用詞,比如:生氣、傷心、失望等。然后盡可能地向孩子描述這些常用詞對應的情緒感受,比如生氣的時候會發火,渾身顫抖等。這是為了讓孩子精準地認識自己的負面情緒,以便于向家長表達他當下的感受。
2、教會孩子負面情緒“急救法”
所謂“急救法”,指的是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能夠快速緩解情緒所帶來的不適感。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每當快要情緒失控的時候,可以做5個深呼吸,然后原地不動保持80秒的時間。孩子反復做這個鍛煉之后,便會有效舒緩負面情緒,從而不再大發脾氣、無所適從。
3、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無條件的愛和包容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敢表達負面情緒,是因為害怕家長的指責,可如果長時間壓抑負面情緒,對孩子將是一種不可逆的傷害。所以,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表達:我是無條件愛你和包容你的。
孩子只有感受到家長的接納,才會向家長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同樣的,只有真的感受到被愛和被包容的孩子,才不需要用發脾氣和哭鬧的方式來引起家長的注意。
孩子一輸就發脾氣摔東西怎么辦
1、不要再過度保護孩子,給孩子經歷挫折的機會。
雖然要盡可能協助孩子成功,但家長不要過分為孩子排除一些在正常環境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難。
當孩子遇挫時,家長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給孩子自己面對失敗的機會。這會讓她知道失敗是生活的一部分,她可以學著應對。一定要聽孩子的訴說,認同她的感受,但別幫她解決問題。
2、大人和孩子游戲時不要經常故意輸給孩子。
適當的時候玩一些輸了也有獎勵的游戲,獎勵的前提是要孩子總結出輸的原因。
通過這種辦法,可以平衡孩子“輸不起”的心態。如果你總是有意輸給孩子,就會讓孩子產生一個錯覺:她總是能贏。
如果你時不時地打敗她,她就能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體驗失敗。既要同情孩子的失望,又要表現出你在比賽中的快樂(不是獲勝后的快樂),這樣孩子體驗失敗的環境就是安全的。
3、接受自己的“短板”,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
無論一個人再優秀,都會有缺點和不足,孩子也不例外。家長們要保持一顆包容的心去接受孩子的缺點,引導孩子正視自己的不足。
比如:媽媽認為你寫作業非常快,字跡清晰,但是還有一處不足,那就是作業質量不高,如果克服這個缺點,那么這份作業就完美了。通過先鼓勵孩子,再指出缺點,引導孩子思考問題,改正錯誤。
4、把太強的好勝心轉化成進步的動力。
好勝心過強的孩子,喜歡和別人競爭,家長要抓住孩子的這種心理,正確地引導孩子的性格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比如:寶貝,你看得第一名的小月,平時學習非常努力,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她,你是不是應該向她學習一下呢?通過家長的啟發,孩子會仔細思考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將過強的好勝心轉化為進步的動力!
同時要告訴孩子,“失敗乃兵家常事”,不要帶有太多的功利性,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就算成績不理想也沒有關系,吸取這次的經驗教訓,爭取下次考試能夠上一個臺階!
5、給孩子一點時間,讓孩子慢慢成長。
家長們都會有“望子成龍”的美好愿望,看到別的孩子上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也急于給孩子報上各種補習班和輔導班;當看到別的孩子考100分的時候,家長們就會“恨鐵不成鋼”,覺得自己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
希望家長們可以給孩子一點時間,讓孩子慢慢成長。其實,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天賦,有著各人不同的性格,如果父母一心只想著攀比,只看到自己孩子的短處,忽視自己孩子的長處,便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不足,缺少自信,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一輸就“發脾氣”、“扔東西”,“耍賴”不是輸不起,這些行為背后只是一個情緒問題,當孩子出現這樣的負面情緒時,他們需要的不是說教,不是建議,更不是嘮叨和貼標簽,而是接納、看見、和無條件的愛!
為什么孩子生氣摔東西
1、父母放縱的結果
現在許多家庭是一家一個寶,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或小公主,所以造成了只要是寶寶要求的,父母往往會盡量去滿足的局面。正是家長的這種放縱,孩子養成了任性的毛病,假使某次孩子的需求沒被滿足,就會不高興地發脾氣,這時家長如果只一味地妥協,孩子嘗到發脾氣的甜頭,以后遇到相同情況就會用發脾氣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2、孩子缺乏安全感
人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外,還有對于安全的需求。對于年幼的寶寶來說,如果被家長忽視了,這會讓孩子很沒有安全感,會不安甚至感到恐懼,忍不住發脾氣通過扔東西來發泄心中的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