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是家庭中的重中之重,作為父母要明確這個事情;在管理孩子學習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了品德的培養。有的孩子很小就養成了撒謊的習慣,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
孩子愛說謊是什么心理問題
孩子撒謊的動機主要是出于保護自己、避免懲罰、獲得獎勵等。比如,孩子為了逃避責任,可能會編造謊言來掩蓋錯誤;為了得到家長的贊揚和獎勵,也可能會夸張事實或者捏造事實。此外,孩子還有不想讓父母失望的心理,他們害怕讓父母失望或者看到自己的缺點,也可能會說謊。
在面對孩子撒謊的情況時,家長需要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首先,家長應該保持冷靜,不要情緒化地對待孩子的謊言,更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孩子。然后,需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切入:
第一,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家長應該告訴孩子,誠實是一種美德,說謊會傷害別人,也會損害自己的信譽和形象。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導孩子。
第二,正確處理獎懲機制。家長要避免過分強調成績和表現,不能讓孩子認為撒謊可以為自己帶來利益。同時,家長對于孩子的行為誤導要及時進行糾正,但是也不能過分懲罰孩子,以免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第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家長應該與孩子建立信任關系,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父母理解、被支持和被鼓勵。家長可以適當地給予孩子自主權,讓孩子有機會去做決定和承擔責任,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責任感。
孩子說謊背后的原因
1、模仿
孩子生活的環境包括家庭、學校,家長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加以時日,耳濡目染,孩子就會模仿和學會。這就需要家長在孩子面前樹立誠實的榜樣。還有同伴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注意觀察孩子平時的言行舉止,讓他學會有選擇性的交朋友。
2、虛榮
有些時候孩子撒謊也可能是因為虛榮或避開麻煩。他們不想別人對自己的印象不好,會選擇說謊來取得他人的喜愛,必要時,甚至會借助聲音和表情讓人更加信服。
3、逃避責任
這個說謊現象在家教嚴格的家庭中尤為嚴重。
如果家長平時對孩子的要求十分嚴格,那么當他們達不到家長的要求,或做錯某件事的時候。他們會因為害怕被家長打罵,而選擇說謊。
這小部分可能出自本能,大部分應該是孩子依自己的經驗作出的判斷。所以,你要反思的是,是不是平時對待孩子有些嚴厲了?以前對待孩子的“過失”是否有過處理不當?
沒有一個孩子天然愿意說謊,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真正被尊重、被愛的,他對父母有全然的信賴,有十足的安全感,他就不需要在“闖禍”后慌亂,也不需要隱瞞——沒有害怕就沒有謊言。
誠實=源源不斷的審判+難以忍受的抱怨。撒謊=大概率的平靜+可能的好處。當你因他的謊言憤怒時,請一定要問問自己:如果他誠實,你會給他的誠實以寬容理解嗎?
4、渴望關注
這種情況一般是父母對孩子缺少關愛,陪伴,跟孩子很少溝通,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愛,引起他們的關注,會用撒謊這個不恰當的方式。
當發現孩子有這個行為時,父母要停下手中的事,花時間去陪伴孩子,并告訴他,父母對你的愛從來沒停過,以后一定會安排好時間,留出時間來陪你,有什么想法要跟父母多溝通,而不是用這種不恰當的方式。
孩子撒謊該怎么辦
1、適度放松,循序漸進
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犯錯誤,我們總習慣用大人的經驗去教導孩子,阻止孩子犯錯。要允許孩子犯錯,不要把家庭氛圍搞得過于緊張。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如何改正錯誤;同時,制定目標也要一步一步來,讓孩子不再憂懼因達不到期望而被懲罰。
另一方面,多找機會進行表揚和適當獎勵,尤其是四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切不可用三歲時的表揚方式了,你真棒,你真聰明等,一定要表揚在具體的行為、做事的方法和態度上。
2、以身作則,教會孩子如何試錯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對孩子的影響不僅僅在于“言傳”,更多是在“身教”。其實,孩子心里,根本不存在“不能”兩個字。父母需要及時引導,但不能一棒子將孩子的興致擊個粉碎。
3、明確原則,耐心溝通
當已經發現孩子說謊時,則需要借此機會認真進行教育了。鼓勵寬容教育,并不等于不講原則。尤其對于是已經脫離幼兒期的孩子來說,誠信是一個原則性問題,所以沒有讓步的空間,必須要讓孩子明確誠實的重要性。而在這個過程中,則需要最大的耐心去傾聽孩子的想法,去理解他的思想,而不是一味單方面說教。
4、 別忘記“解釋原則”
孩子說謊確實不對,切記別把撒謊孩子當壞孩子。“解釋原則”被譽為教育的暖心劑,既向孩子解釋為什么不能撒謊。以及懲罰撒謊行為的理由。兒童心理學家發現,當父母給孩子做這番解釋后,孩子更愿意聽,教育效果也會大幅提升。這大概是孩子們感受到了尊重。既溫暖又有約束性的教育,才是正確的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