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膽小是因為見識少,平時與外界接觸不多,缺少與人相處的經(jīng)驗,所以在對人對事上,才會顯得膽小怕事,而有的孩子膽小是因為家長的教育問題,如果家長平時在教育孩子時,過于嚴厲或過于溺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那么如何克服孩子膽小恐懼的心理?
如何克服孩子膽小恐懼的心理
1、多些鼓勵,而不是溺愛
用鼓勵去代替溺愛,讓孩子大膽去嘗試,在不斷的實踐中樹立起自信心。當孩子掌握一項新技能后,家長也別忘記贊揚他哦!
2、家庭氛圍要融洽
都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但這種教育思想已經(jīng)不適用了。經(jīng)常沖孩子發(fā)脾氣,會讓他精神總是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態(tài),變得十分畏懼家長,進而不管遇到什么,他腦海中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怕”。
3、做好孩子的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想讓孩子自信開朗,那家長首先就要做好榜樣,想要教給孩子勇敢,首先家長自己就要勇敢啊!
孩子膽小恐懼的原因
1、成長原因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以及所處環(huán)境的變化,讓孩子一時無法適應,孩子就表現(xiàn)得越來越害怕、膽小了。
2、與外界接觸少
跟外界接觸較少,對于未知的世界,總是有畏懼心理的,而孩子更容易表現(xiàn)出沒有安全感,因為害怕所以不敢嘗試任何新鮮事情,變得膽小。
3、家長過于嚴厲
家庭教育太過嚴厲,導致孩子有自卑的傾向,不愿放開內心,表達自己的情感,凡事都憋著心里,也就越來越膽小了。
4、缺乏陪伴
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缺乏父母的陪伴,長時間的沒有安全感,導致小孩變得膽小怕事了。
5、家長過度溺愛
孩子的自信心一部分來自于日常的嘗試和經(jīng)驗,比如第一次會自己穿衣服、第一次會做飯等等,都會讓寶寶獲得成就感,從而樹立起自信心。如果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孩子缺少鍛煉的機會,出門就容易顯得自卑、膽小。
如何克服孩子膽小恐懼的心理,家長在平時教育孩子時,不要太過溺愛,也不要太過嚴厲,要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克服膽小恐懼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