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思考問題可采取的辦法:1、多讓孩子自己分析,養成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2、家長要適時做個懶父母,不要事事都替孩子包辦,學會讓孩子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3、多鼓勵孩子,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不愛思考問題怎么辦
1、多讓孩子自己分析
思考力的積累,可以說是建立在勤于思考的基礎上。當孩子做錯事時,不要一味地指責訓斥,可以讓他自己想一想什么地方做錯了,為什么做錯了,應該怎樣做。家長可以多引導孩子想出多個解決問題的方向,使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如果孩子不能立刻回答出來,家長不要著急,要耐心地引導、啟發他。
2、家長適時做個懶父母
我們平時太習慣于照顧孩子,以至于常常忘記放手。如果把孩子的一切事物都安排的十分妥帖周到,從來就沒有想到什么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慮、去想辦法、去解決、去處理的。慢慢地,當孩子再遇上困難時,自己也不愿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的幫助。長此以往就扼殺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談不上解決問題的能力了。此外,家長也應該讓自己的孩子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或工作,這對他們心智與精神的成長都有積極的作用。
3、多鼓勵孩子
很多成人怕黑、怕水,并不是因為這些東西本身有多可怕,而是因為對事物本身認知不足,或者有不好的經歷、經驗使得自己產生畏懼情緒。孩子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也是同樣的道理。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在孩子的自信心上做工作。比如孩子做題的時候卡住了,家長可以引導他,把某一道題或者幾道題做出來。當孩子真正做到的時候,他的自信心就會提升。
孩子不愛思考的表現
1、遇到問題就求助
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很多孩子在遇到問題后總是不思考就開始求助。遇到問題不動腦思考現是大多數孩子在生活中都會出現的問題,父母需要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幫助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2、學習效率低下
和愛思考的孩子相比,不愛動腦思考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時總是容易尋求幫助,久而久之形成遇到問題總是求助的習慣,在面對問題和困難的時候,沒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從而總是表現出做題速度慢,理解能力不強,不能夠正確面對和理解問題的現象。
3、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大多數孩子都會有一兩件不愿意做的事情,可有那么一部分孩子卻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有時候父母的親力親為和事事包辦有時候也會讓孩子養成不愿動腦和思考的習慣,于是就出現了大人們口中的“孩子做事總是一根筋,不會動腦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