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可以適時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給孩子聽,不指責,多指導,引導孩子慢慢走出這種困境。用孩子的思維,引導孩子一步步攻克,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那么,孩子有畏難情緒怎么辦?
孩子有畏難情緒怎么辦
1、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讓孩子從小有好的學習習慣,樂于學習,喜歡學習,需要從很多方面注意,如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通過做家務,參與家庭事務,讓孩子從小感受到父母不容易,鍛煉動手能力,同時也會知道感恩。從小注意培養孩子讀書,慢慢的在培養寫作能力,在學習時本著跳一跳,夠得著的原則,不斷地體驗成功帶來的成就感和價值感,并不斷鼓勵認可,孩子的自信心也會不斷提升。
2、陪伴孩子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身體立行,還在做題時,父母不要在旁邊玩手機,陪著他一起,看書看報都可以,現在的孩子看著你在玩手機他會有反面情緒。本來就有畏難情緒,這樣更畏難了,不愿做,如果有機會,可以帶孩子出去走走遠足,一邊走一邊多鼓勵,這個過程不要給孩子幫助比如背、或者借助交通工具。
3、鼓勵孩子
作為孩子家長首先應鼓勵孩子不要有畏懼心理,要知難而上,家長幫助分析畏難情緒的原因,教給孩子克服困難的方法,讓孩子提高勇氣,戰勝畏難,走出陰影。
4、多理解和支持
若發現孩子經常出現“我不行”的感覺,我們需要反思,是不是平時對孩子要求過于嚴苛,挑剔過多,導致孩子形成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做事自信心不足。
要改變孩子的認知,僅僅對孩子說“你真棒!”“你能行!”等類似的話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用心觀察孩子取得的每一個小進步,發現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并真誠地告訴孩子,讓孩子逐漸恢復自信,改變原來錯誤的自我認知。
5、幫助孩子及時糾正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一遇到困難就退縮、逃避,這讓很多家長極其苦惱,因為這樣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生活、學習,甚至還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作為家長,當孩子遇到困難而產生畏難情緒時,就要及時的介入和糾正,才不會以后后悔。
孩子有畏難情緒怎么辦,好好的跟孩子講方法,鼓勵孩子,你一定能做好。讓孩子明白,人要進步,不懂可以問,可以請教,錯了也沒什么大不了,我們一起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