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步入叛逆期之后,會變得特別難以管教,所以很多父母都非常害怕這個階段的孩子,甚至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會采取一些粗暴的方式去教育他們,但是這樣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其實只要家長正確引導,就可以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在逆反期階段怎么教育孩子
1、接納叛逆期。“叛逆期”是成長的標志,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作為從孩童走向成年的重要過渡期,他們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很容易與家長發生碰撞,但我們不必過于焦慮,既要承認這個既定的事實,也要學會接納孩子叛逆期的變化。
接納意味著不會因為孩子叛逆期對他有所偏見,不會因為叛逆行為對他全面否定,因為叛逆期就是一個孩子向內尋找自我,走出迷茫與矛盾的重要階段。我們要支持他,給予他更多安全感與認可,這樣才能幫助走出叛逆。
2、建立信任,減少隔閡。信任的建立有助于減少叛逆期的隔閡,減少孩子對我們的抵抗情緒,對我們更加信賴,有安全感。建立信任要家長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值得信賴且有擔當的大人。
要言而有信,信守承諾,答應孩子的一定要做到。要我們尊重孩子,守護他的自尊心,給予他一定的權利,不肆意窺探他的隱私。要給予孩子信任,相信他,學會放手,讓孩子自由成長,保證大方向不出問題,適當引導即可。
3、保持淡定的情緒和態度。孩子叛逆階段內心想法比較多,有時會做出讓家長難理解的事,如果家長這時用暴躁情緒去反對孩子,換來的只會是變本加厲的叛逆。
家長在經歷孩子叛逆期時,應該保持鎮定,用平和的情緒和態度去對待孩子叛逆行為,不要直接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不僅可以拉近親子間的關系,更有利于家長開展教育工作,家長時刻保持良好的情緒和態度,對孩子叛逆期來說是非常關鍵的。
4、經常跟孩子進行溝通。親子間矛盾大多數是因為不理解造成的,孩子正在經歷叛逆期,想讓孩子主動吐露心聲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這時候,家長要主動出擊,從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入手,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校園生活以及內心的一些想法。
家長們對孩子了解更加透徹,就能學著去理解、去認可孩子的一些想法和行為,孩子獲得了認可和尊重,自然會收斂自己的叛逆行為。
孩子叛逆期的特點
1、自我意識增強,不愿過多地聽取別人的看法和意見,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只會想辦法解決,不愿聽從大人的意見。
對爸爸媽媽說的話不屑一顧,甚至頂嘴。這種不聽話的表現就是自我意識增強,認為父母越是講道理,自己就越是反抗。
2、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經常莫名其妙說壞話,不理睬別人,在公共場合表現的更厲害,父母要多觀察孩子的日常,不要一味的呵斥孩子,否則會讓孩子反感,不理解父母的做法。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么辦
多鼓勵: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而且叛逆的孩子自尊心會更強。這時候父母就應該多鼓勵,而不是嚴厲的訓斥。適當的鼓勵能夠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價值,這能夠緩解孩子叛逆的情緒。
換位思考:在孩子叛逆的時候,家長應該進行換位思考,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想。不要總是命令孩子該這樣、該那樣。對于叛逆期的孩子來說,這類命令式的語言往往會起到反作用。
將孩子當成大人看待:父母們總是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其實在信息發達的社會,孩子的眼界也是比較寬闊的,而且對事物會形成自己的觀點,所以要將孩子看成是大人,進行平等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