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社交關系有助于孩子在集體中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所以當孩子的社交能力差時,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找出社交能力差的原因,鼓勵孩子走出去,讓孩子學會和別人交朋友。
初中孩子社交能力差怎么辦
1、鼓勵社交。家長要重視孩子社交能力的發展,在學習之外給孩子留出一些和其他孩子交往的環境和機會,鼓勵孩子多與其他孩子聊天、出去玩,不能過于注重文化學習,而限制孩子在社交方面花費的時間和精力。
良好的社交對孩子成長的促進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小學時孩子周圍更多是玩伴;初中時期,孩子會和同伴分享很多故事,發展深厚的友誼;而到了高中時期,同伴會給予孩子包括學業上的多方面支持。
2、教授技能。家長可以適當地教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比如教會孩子在交往中要懂禮貌、遵守規則、多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等,使孩子成為同伴中受歡迎的人。
但家長要少干涉孩子們的相處過程,尤其是當孩子之間出現矛盾時,家長可以適當給予建議,但盡量不要代為解決。有時候孩子自有獨特的交往智慧,大人的方式不一定適用。
3、共同進步。家長要以身作則,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身體力行地給孩子做榜樣。比如可以多從欣賞的角度去看待周圍的人,去看待孩子的行為,這樣不僅能提升孩子的社交信心,也能讓孩子學會去欣賞別的孩子,多從內心去贊美他人,自然會贏得他人的好感。
4、重視陪伴。研究者發現,孩子的社交能力,可以通過影響親子互動方式來影響他們的社交方式。這就要求家長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孩子,拿出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出游、玩耍、共享快樂。
尤其要注意陪伴本身必須是高質量的,比如孩子在一旁玩游戲,家長可以不參與游戲本身,只是在一旁觀察,鼓勵孩子分享,但如果只顧自己玩手機,不理不睬,就是低質量的陪伴了。
5、正視矛盾。孩子在與父母交往過程中習得的社交方式,也會影響他的人際交流信心。親子間發生矛盾時,要避免簡單粗暴的拒絕、爭吵乃至發怒。遇到問題,盡量心平氣和地分析原因,對事不對人。出現親子沖突時,家長往往會覺得很煩躁,認為沖突就是不好的。
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低水平的親子沖突其實是必要的,說明孩子想要獨立,有了自己的想法。親子沖突得到正確而有效的解決,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危害。孩子在社交的過程中,也會遷移這種與父母溝通的方式去解決矛盾。
初中孩子社交能力差的原因
1、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父母太過干涉孩子交往的朋友,會導致孩子社交能力變差。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從小培養的,但是有些孩子在家長眼中屬于“壞孩子”,家長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來自“壞孩子”行為的影響,就會出于保護的目的,替孩子篩選出最佳的交往對象。
這樣做會導致孩子和性格合不來的小朋友強行交朋友,最后社交能力沒得到鍛煉,可能那幾個和孩子強行當朋友的小朋友們也不愛和孩子在一起玩耍了。并且,父母將孩子保護的太好,會讓孩子只是活在父母的影子里,沒辦法和他人相處。
2、父母過多干涉和引導。有些父母希望孩子的朋友圈是自己希望的那樣,希望孩子和自己喜歡的小朋友交往。這樣的父母太過強勢,不利于孩子交朋友。
比如,孩子如果交往的是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即使性格合得來,太過強勢的父母也會干涉其中,強行讓孩子不要和這個“壞孩子”一起玩,而是去和父母喜歡的孩子相處。時間長了,孩子會對社交產生恐懼,覺得自己待著更舒服。
如何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
1、鼓勵孩子出去玩。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就要經常帶他去公園和社區的活動場地,不光鼓勵孩子和別的孩子交往,媽媽自己也要給孩子做榜樣,主動和別的媽媽愉快地聊天、熱情交往。這樣孩子也會去模仿,然后跟別的同齡朋友一起玩耍。
2、培養孩子興趣。努力培養孩子的廣泛興趣,讓孩子具備更多吸引同齡人的地方,讓孩子在參加各種各樣活動中和同學建立友誼,家長要鼓勵孩子抓住機會,大膽的在同齡人之中適當的展示自己,贏得別的小朋友的認可。
3、鍛煉孩子表達能力。家長可以鍛煉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可以多跟孩子聊天,讓孩子在交談中常把自己的感覺講出來,這樣當孩子在跟別人交流時也能很好的表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