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很多家長都非常苦惱的事情,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做出各種各樣奇怪的舉動,而且非常厭煩父母的管教,總是嫌父母嘮叨。但是大多數家長都認為孩子到了17、8歲才會進入青春期,其實不然,有些早熟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就早早步入了青春期。
12歲孩子到青春期了嗎
從生理角度來說,11、12歲~15、16歲屬于青春期,也就是個體由童年向成人過渡的時期。這個時期我們的孩子要完成生理發育、心理發育和社會性發育日趨成熟的任務。而這個時期的發展是非常復雜、充滿矛盾的階段。
十二歲其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對于兒童心理轉變和發展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其特點主要是半成熟和半幼稚兼有,同時還兼有獨立性和依賴性以及沖動性和自覺性等,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著非常大的變化。因此,這個時期對孩子的教育要格外地注意,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及發展的規律,因勢利導地進行教育。
青春期孩子總會出現一些叛逆的特征,比如開始跟家長頂嘴,不聽家長話,不喜歡被管束,跟家長反抗、對抗,對社會上很多問題表達不滿、抱怨、叛逆,外貌和行為作風上都有很大的變化。
因為青春期孩子處在成長的過渡期,凡事開始有了自己的思考,也有了獨立、自由支配自己的渴望和念頭。所以在剛剛有了自我成長苗頭的時期,由于對世界的理解還不夠成熟,憑著一股熱勁和青春期特有的自信感,而表現出對世界的叛逆,對家長的不服從。
家長如何面對青春期孩子
1、給予理解。家長首先要理解青春期孩子一些奇怪的現象,當孩子表現出與少兒時期明顯不同的行為時,家長要知道這是孩子的青春期特有癥狀。
家長要理解孩子,不要強迫孩子、嚴格限制孩子,那樣可能會讓孩子覺得不適應,出現與身體心理狀態極端不符合的被壓抑的個性。容易造成孩子失去自我、沒有自尊、自卑、孤僻、依賴父母等極端的性格,將來長大很難更正。
2、引導孩子。家長要循循善誘,引導青春期的孩子,發揮其潛在的個性和能力。青春期孩子雖然個性差異大,也不夠成熟,父母難以理解,但是也有隱藏的優點,比如自信、希望發揮自己的能力、獨立等個性上的優點。
父母應當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孩子的個性發揮最大的優勢,培養并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和能力。
3、尊重他們。尊重孩子,只有尊重他,他才會懂得尊重父母,讓孩子說是對是錯,讓他先說完,再評論對錯。孩子們不覺得自己長大了,是小大人了嗎?家里有大事的時候,也可以讓他知道,聽聽孩子對事情的看法,這樣他也知道父母尊重他,在家里有發言權。
4、建立良好的溝通。這時的孩子,自我意識增強,不太喜歡和父母交流,頭腦已經長大了想法,經常喜歡自己做事。這個階段家長要主動與孩子的想法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同時也要培養雙方的感情。
青春期孩子的反抗心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態度強硬、舉止粗暴。相當一部分青春期孩子以一種風暴式的方式對抗某些外在力量。
第二是漠不關心、冷淡相對。這種情況常出現于性格內向的初中生身上。他們不直接頂撞予以反抗的對象,但卻采取一種漠不關心、冷淡相對的態度,對對方的意見置若罔聞。
第三是反抗的遷移性。比如說當某個人的某個方面引起他的反感時,就傾向于將這種反感及排斥遷移到這一人的方方面面。這種反抗的遷移性與青春期孩子思維的片面性,也存在密切相關,會讓他們將一些正確的東西排斥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