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常常無法抵擋玩具、零食的誘惑,如果自己的零花錢不夠,就會去偷拿家里的錢,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雖然說孩子偷錢的現象普遍存在,但家長一定要重視,同時采取合理的方式,因為家長的做法會影響孩子一生。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下小孩子老是偷錢怎么教才好?
小孩子老是偷錢怎么教才好
1、聽緣由。抑制住內心的怒火,先讓心情平靜下來,畢竟孩子“偷錢”的行為已經發生,家長再生氣也無濟于事。眼下的重點,應該是耐下心來,聽聽孩子的心聲。凡事有因才有果,既然孩子偷錢,那么肯定會有促使他“偷”的原因。
用相對溫和的語氣和措辭跟孩子溝通,讓他放下心中的恐懼,試著開啟溝通的渠道。只有詢問出孩子為何偷錢,才能更好的去教育他,因為針對原因去解決,效果更顯著。
2、表明態度。誠懇且態度堅定的告訴孩子,父母很不喜歡他偷錢的行為,而且別人也不會喜歡。若是將來到了集體生活中,有“前科”的孩子,很難被大家喜歡和接受,最后可能成為被排擠的對象。很多孩子他不知道父母的態度,所以不斷的試探底線。
與其這樣,不如直接告訴孩子,讓他明白父母的態度。講太多的大道理,其實并沒有大用,很多時候孩子更在意父母是否喜歡他。那些不被父母喜歡,甚至是特別討厭的行為,孩子都愿意試著去改正。
3、保護孩子。即便偷錢的行為很不對,家長也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和面子,千萬不要“廣而告之”他們的行為。很多父母喜歡揭短,尤其是在親朋好友面前,會不自覺的把孩子偷錢的行為說出來。
雖說孩子年幼,可是他們的自尊心卻很強,面對別人的評價,會覺得難為情,甚至是傷心。就算是做了壞事,孩子也希望得到父母的保護,最起碼不要說出去。只有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才能讓他感受到父母的在意和尊重。
小孩子偷拿父母的錢無非是這幾個原因
1.物權意識不明確。有些孩子年紀偏小,他還沒有明確的物權意識,沒有“你的”“我的”“他的”這種概念,會更容易想當然的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據為己有。
父母可以在小的時候就給他樹立這種觀念,比如“這是媽媽的東西,你不能亂動”,在動孩子的玩具的時候,也要詢問孩子的意見。這樣讓孩子明白什么東西是他的,他有自己支配的權利。什么不是他的,他不能亂動。
2.想博得父母關注。孩子是需要父母的陪伴的,當父母對他的陪伴不夠時,為了能引起你們的注意,會故意頑皮搗蛋,做出一些破壞性的舉動。
家長在處理孩子偷錢行為時,不能采取哪些方式
1、打罵孩子。他們認為,必須要通過打罵才能讓孩子吸取教訓。殊不知,這不僅不能讓孩子吸取教訓,還會讓孩子下次依然不知悔改,甚至會讓親子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要知道,在孩子出現任何狀況時,溝通永遠都是第一位的,家長只一味的打罵,很有可能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2、嚇唬孩子。我們有些父母固執的認為,當孩子出現這種不良行為時,他們只有采用嚇唬孩子的方式才能讓孩子理解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也會杜絕孩子下一次再犯。也許父母對孩子的嚇唬會讓孩子產生畏懼,不過,這個做法很有可能只是一時起到作用,從長久來看的話,甚至還有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3、刻意疏遠孩子。雖然平常我們和孩子的關系顯得尤為親密,但是當孩子出現這種偷錢的情況時,有很多父母都會故意刻意疏遠孩子。家長想通過刻意疏遠孩子的這種方式,讓孩子自己及時改正錯誤。不過,孩子或許不是這么想的,以為父母非常討厭他,從而會導致孩子出現自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