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我管控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良好自控能力的孩子一般都會比較自律,而且成績也會比較穩定,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孩子進行自我管理。
自控能力差的孩子怎么引導
1、制定規則
孩子的自控力是培養出來的,不能光靠說教,更不能靠打罵,必須建立規則。我們可以針對生活的各個方面,跟孩子一起約定合適的規則。
比如學習時不能碰手機、看電視、吃零食,專心學習,直到完成當天的作業;吃飯時遵守餐桌禮儀,使用公筷,安靜用餐,不玩鬧,不離開飯桌;外出時牢記文明禮儀規范,遵守交通規則,禮讓他人,尊老愛幼,注意言行舉止等等。
父母給孩子制定的規則一定要具體,直接跟他說明要這么做。如果只說大道理,孩子是聽不進去的。有了規則的限制,加上父母的約束,孩子就不會因為任性而處處闖禍。
要注意的是,父母給孩子制定的規則不宜太多,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給孩子一定的探索與進步空間。制定規則后要嚴格執行,獎懲分明,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2、樹立目標
教育孩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我們不能指望孩子一下子學會自控,但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給孩子設定合適的目標,讓孩子一點點地進步,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孩子沉迷手機?那就給他定一個每次只能玩一小時的目標,然后定半個小時、15分鐘……;孩子作業拖沓?那就提前跟他約定好,今天完成作業不能晚于幾點鐘,明天也要繼續保持,直到慢慢提高學習效率。
如果孩子表現出色,進步明顯,父母要多鼓勵多表揚,認可他的表現,夸贊他今天又比昨天進步一點點。除此以外,父母還可以給孩子一些實質上的獎勵,如允許孩子玩耍半小時,帶他出去逛街等等。
樹立目標是為了給孩子動力,當他知道自律能夠得到獎勵時,他就會為了獎勵而改變自己。這個改變的過程,就是孩子學會自控的過程。根據孩子的水平來設定目標,上下浮動,讓孩子既看得到希望,又能真正提高。
3、培養習慣
對于小孩子來說,小時候打好一切好習慣,比什么都重要。那些上學時就高度自律的孩子,長大后基本不用擔心,因為這個好習慣會伴隨他們一生。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也可以從習慣入手,當孩子習慣了一種行為,就不會輕易放縱自己。
4、做好榜樣
習慣養成的初期總是困難的,在孩子還沒能夠自律的時候,必須依靠他律,也就是說,父母要以身作則。孩子動作拖拉,不是他愛偷懶,而是他覺得這件事很難,不敢輕易邁出第一步。在這個時候,父母就要給予孩子信心與勇氣,主動陪著孩子一起完成。
有個媽媽為了讓女兒自覺學習,跟孩子一起制定了計劃:
每天一起寫日記,一起讀書,一起背兩首古詩。在媽媽的陪伴與引導下,女兒不再覺得學習是件枯燥的事情,反而跟著媽媽你追我趕地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
父母首先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做孩子自律的榜樣,給孩子正面的示范與影響。手把手地幫助孩子自我約束,從小習慣做起,逐漸將自律的習慣投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5、信任孩子
幾乎每一個自控力差的孩子,都有一對不信任孩子的父母。
有時候孩子想做手工,卻被父母質疑“搞破壞”,有時候孩子學習太久了想休息,卻被父母責怪不用心學習。更常見的是,當孩子正在專心做一件事情時,父母卻反復地提醒叮囑,讓孩子感到不被信任,甚至覺得被羞辱。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只會越來越叛逆,最終變成父母最害怕的模樣。
不能只說“我相信你”,更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放手讓孩子大膽嘗試,獨立完成。不能只說“你真棒”,更不能一味否定與打擊,真正了解孩子的父母才能養出自信的孩子。
因為父母的信任,孩子會感激,并且時刻提醒自己要表現得更好,不讓父母失望。父母對孩子的信任,才是孩子最大的“內驅力”,心中有夢,眼里有光,前途有希望。
影響孩子自制力的因素
一、家長總對孩子進行說教
經歷過的家長都知道,總對孩子說教其實并沒有什么效果,甚至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這種做法對孩子的成長自然也沒有好處。其實,孩子自控能力差,和年齡有關系,因為孩子的年紀太小,剛剛三四歲的孩子有很多東西都不懂,即便家長教了,孩子也不能很快的接受。
二、周圍環境的影響
小孩都特別喜歡看一些生動比較有畫面感的東西,比如動畫片。但是當孩子進入校園之后,每天面對的基本上都是枯燥無聊的單詞,自然也就提不起什么興趣。這個時候孩子的注意力也就沒有辦法集中,總喜歡做一些無關的事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孩子自控能力比較差。
三、家長不以身作則
家長總在孩子要去學習或者應該做某件事的時候,讓孩子停止看電視或玩手機等,但是家長自己卻總是當著孩子的面肆無忌憚的玩手機看電視。
孩子愛說話自控能力差怎么辦
孩子愛說話是一種天性,但自控能力的差異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例如年齡、性格、家庭環境等。對于這種情況,父母不應該驚慌失措,而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來幫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首先,父母應該注重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讓孩子認識到說話的時間和場合,鼓勵他們適度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其次,父母應該為孩子制定一些規矩和限制,如在公共場合需注意言行舉止、有耐心的聆聽別人的話等,幫助他們逐漸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另外,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更多的自我表達的機會和途徑,如閱讀、游戲、繪畫等,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開拓自己,提高自身的情商和自我管理能力,從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緒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