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肯定有,更多的我覺得是孩子性格,經常大聲吼孩子,會讓孩子變得膽小,不愛交流,更別說打孩子了,當然這也要看孩子的承受能力了,有的孩子承受能力強,罵完,打完轉頭就忘了,有的承受能力弱的就不行,或許你的一次打罵,會讓孩子很久都不敢跟你溝通交流,更會心里對你產生仇恨,這樣長時間會影響孩子與你的關系,以后更加難管理,建議多跟孩子溝通,多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對一些孩子犯的錯,也是多理解,耐心教育。
打罵孩子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影響
1.孩子們無法學會我們希望他們學會的。
家長希望孩子可以快一點做作業,當孩子不能盡快完成的時候,他更多的是恐懼。還有媽媽焦慮急迫的情緒。當一個孩子的身心被恐懼包圍的時刻,他本能地會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對付“恐懼”這件事情上。至于媽媽原本希望他做好的事,反而全都拋諸腦后了。
2.安全感缺失。
現在我們常常把“安全感”這個詞掛在嘴邊,但是我們真的明白安全感缺失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嗎?擔心是不是寫不好了又會挨打,擔心媽媽今天是不是又會發火?在一個父母情緒穩定的家庭里,一切都是穩定的、可預料的。這個孩子不會著急害怕。他可以在穩固的房子里放心地探索。才有機會好好地做自己。
3.缺乏規則意識。
這就奇怪了,我們打罵孩子,或者嚴格對待孩子,難道不是在幫助孩子建立起“什么時候做什么事”的規則意識嗎?那些不守規矩,只看臉色的孩子,就是這樣逐漸養成的。
4.缺乏界限,容易被別人侵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社交練習場。一個從小就不斷受到父母“侵犯”的孩子,沒有為自己劃定界限的能力。長大后他們在外部世界,也不懂得為自己劃定界限,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
5.謹小慎微,害怕犯錯
經常因為犯錯而挨打的孩子,會養成不敢犯錯的行為模式。驅動他們人生向前的動力,往往不是來自內心“想要往哪里去”,而是“哪里離恐懼更遠,我就往哪里去”。
6.無法控制情緒,喜努無常
一個家庭中,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就是這個家庭的情緒處理模式。情緒不穩定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也容易變得喜怒無常,莫名其妙地發脾氣
7.不能處理好身邊的關系
一個被父母打罵的孩子,很難學會跟他人好好相處。
8.非常叛逆,長大后不受管教
首先在家庭中,孩子往往表現為幼年時隱忍,青春期叛逆。
9.非常缺乏自信
總是懷疑自己,從骨子里就有自悲感。
10.不懂的愛
在一個充滿暴力的家庭長大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去愛。
父母對孩子打罵教育,源于父母與孩子溝通方法技巧的欠缺,需要父母多補給這方面知識,建議:試著用說教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如果想“不打不罵不嘮叼”管好孩子,家長要做到以下幾點:
1,家長首先管住自己,語言文明,行為端正,尊敬長輩,關愛弱小。如果家長在外喝酒打牌不歸家,或邀人到家喝酒打牌,這樣的環境影響你的孩子。有些家長很浮躁,自己沒做好,卻怪孩子不聽話。
2,家長要耐心陪伴孩子,到外面游玩參觀,向孩子介紹景物或參觀內容,使孩子“玩有所樂,玩有所獲”。
3,家長說話要算數,家長自已言而有信,千萬不能出爾反爾。答應孩子的事,要兌現。不答應的要求,孩子再磨也不行。
4,家長要認真輔導孩子,在家看書寫作業,家長要陪在身邊,能輔導的輔導,不能輔導的幫他查查資料,想想辦法,打電話請教老師或同學。如果孩子作業馬虎了,家長及時發現及時糾正。一定要將孩子良好的習慣培養起來。
5,家長要做到寬嚴有度。貪玩好動是孩子的特點,只要能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和家長布置的家庭任務,就不要繼續加壓了。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完成任務還有時間,就認為任務輕了,還要再布置,使孩子看不到“希望”,只好“磨洋工",甚至直接反抗。
每一個孩子并不是先天完美的小天使,在父母幫助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不愉快,只要父母暫時靜下心態,用平等的姿態與孩子溝通,還是能夠幫助孩子改變不適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