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都說,三年一代溝,這樣一算,家長和孩子之間估計隔了一片海了,怪不得不好溝通,思想不同,觀念不同怎么溝通,所以家長和孩子之間才會老產生矛盾。那么和孩子交流的方法有哪些呢?
和孩子交流的好方法
1、平等的對待孩子
家長不要居高臨下,老是指責孩子你這不對、那不好。現在國內和國外的少兒節目中,很多主持人都是坐在地上,說話時與孩子平視,讓孩子感覺我們是平等的。所以當家長的也得這樣,要養成一個習慣,牢記家長跟孩子在人格方面是平等的。
2、和孩子商量
凡是有事的時候家長都要跟孩子商量: “你看咱們這樣行不行?今天我們去這兒成不成?”耳濡目染,孩子也會變成尊重別人的人,養成有事商量的習慣。
3、讓孩子學會選擇
選擇是求生的一種能力。當孩子有事的時候,比如說小學升中學,很多媽媽會說:“我為了把你弄進這個重點學校花了大力氣,投入了很多錢,所以你必須去。”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特別痛苦。此外,學校組織的一些社會活動,包括課外輔導班等,都應該讓孩子決定要不要去,讓孩子學會選擇也是家長對他的信任。
4、說出自己的感受
當孩子犯錯或者惹家長生氣的時候,不要一味的指責,而是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 多說我,少說你,當孩子的行為不合理時,請控制自己的情緒,平和地跟他說不可以,不管孩子怎么無理取鬧,都要堅定自己的態度,做到溫柔又堅定。
怎么和孩子正確溝通
1、學會傾聽
有許多時候聽比說還要重要,傾聽可以讓家長更有效的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有針對性的和孩子溝通。
2、學會換位思考
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體驗孩子心中的感受,這樣才能夠和孩子成為真正的朋友。
3、學會欣賞孩子
家長要學會欣賞孩子,平時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多給予孩子肯定,當你的孩子得到家長的肯定時,他會愿意聽你的。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讓錯誤的方法,破壞了你們之間的親子關系,要平等、尊重地與孩子相處,這樣孩子才會打開心扉,愿意向你吐露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