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時期。其實,家長也不必過于擔心。最重要的是深入他們的內心,知道他們在想什么。這和親子溝通技巧有關,畢竟心與心的親近主要是靠語言來完成的。那么家長該怎么做呢?
首先,允許孩子犯錯,因為這個時期是孩子形成自己觀點的關鍵,不能過分約束自己的性格,讓他們犯錯,吃點虧也不錯。
其次,父母不要用情緒來教孩子。針鋒相對,只會讓氣氛變得更糟,讓孩子們更抗拒。因此,當父母不耐煩、心煩意亂時,一定要保持冷靜,與孩子溝通。交流時,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自己小時候做過什么。
最后,不要總是拿自己孩子的弱點和其他孩子的優點作比較,要多尊重,多鼓勵,而且話題不限于學習和成績,沒有過大的壓力,孩子會習慣告訴你的。
同時,由于身心發展和教育的局限性,容易形成許多不成熟甚至極端的觀念,需要外在教育的正確引導。然而,父母不應該走進這兩個極端的誤區。
誤區一:全面打擊。面對孩子叛逆的言行,不少家長采取強硬措施,不是打就是罵。孩子雖然可以恢復做“好孩子”,但實際上他們已經關上了與父母溝通的大門。
誤區二:任其發展。這是父母的錯,他們放手了。孩子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行為很容易出現偏差,當父母后悔時,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