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天生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但在培養過程中,由于家長和老師處理不當,造成孩子厭學,現今孩子厭學現象越來越普遍,外部誘惑因素較多,那么我們一起來看看初中孩子為什么會厭學吧!
初中孩子為什么會厭學
1、學習困難跟不上。很多小學成績一般的孩子,一到初中學習難度增加,就跟不上教學進度,導致上課聽不懂,逐漸發展成不聽,最后放棄學習。
一般來說,在第一學期還沒有出現厭學現象,但在第一學期就會完全暴露在個別學生身上。而現在手機管理失控,也是一些孩子厭學的直接原因。
2、教師的不當批評。一些初中生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常上課不認真聽課,或者各種原因導致違反課堂紀律,會受到老師的批評。
但有的老師忽視了青少年強烈的自尊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一個學生,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從討厭老師,到討厭老師教這門課。有的老師因為學生在校成績不好,經常向家長抱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當,進一步激化了師生矛盾,造成孩子厭學。
3、父母的錯誤教育。有很多初中生厭學,因為父母不懂家庭教育,管教簡單粗暴,孩子從小也會害怕被父母打罵。但是上了初中以后,孩子身體越來越強壯,膽子越來越大,不再害怕被懲罰,經常和父母發生矛盾和沖突。
而家長往往過于關注孩子的學習,導致家長越逼孩子越不學習的現象。
4、負面的社會影響。很多初中生受“學習無用”的流行理論或大學畢業后失業的氛圍影響,從小就認為學習是一種徒勞的工作。只要在學習上有阻力,只要和老師或家長有矛盾和沖突,就會給自己一個逃避學習的理由。
導致孩子厭學的原因
1、孩子迷戀網絡,因為大人給了孩子一定的零花錢,或者出去吃早餐的錢。孩子寧愿不吃早飯,也去網吧打游戲,久而久之,他的大腦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導致經常曠課,作業沒有按時完成。于是自然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造成厭學。
像這個原因,家長以后不能再給孩子的錢,早點做好早餐,讓孩子吃了早餐,大人送他去學校,跟班主任溝通情況,學校和家庭共同關注學生的厭學情況。
2、其次,父母不能對孩子要求太高,要循序漸進。家長在家先讓孩子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及各種練習本,家長監督檢查,確定完成后,讓他休息半小時。然
后讓孩子讀古詩,讀課文,課本中的所有古詩要求背誦。這樣監管一段時間,讓它形成實貫。
3、家長不要經常讓孩子的成績比某些學生好,這樣會傷害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使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從而重回厭學的迷途。
4、看到孩子學習上有點進步,應該多多鼓勵孩子,讓他增加學習興趣。在他各科測驗有進步時,給孩子個人單獨搞一個他愛吃的菜,讓他一個人吃,以此鼓勵他,使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認可。家長平時也要多說鼓勵的話,少說批評的話。
以上就是初中孩子為什么會厭學的原因,做到以上幾點,孩子的學習興趣會逐漸高漲,厭學情緒會慢慢逆轉,讓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快提高,讓孩子的學習進入正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