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僅依靠命令、警告來改變孩子的哭鬧行為,效果總是有限的。而且有一個缺點:時間長了,孩子會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是父母強加給我的,并種下叛逆的種子,那么,孩子哭的時候家長應該怎么做?
孩子哭的時候家長應該怎么做
1、保持冷靜
如果孩子出現不合理行為的錯誤,父母首先要保持足夠冷靜的態度,作為成年人,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情緒管理都不好,那么孩子的情緒處理問題呢,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等待孩子的情緒變化,以及自己的態度來影響孩子,讓孩子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學習。
2、根據孩子的需要給出處理建議
并不是說孩子的哭鬧是不合理的,當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時,比如孩子的哭聲是來自于自己的身體不適,或者是心理上的委屈,面對這樣的哭聲,父母一定要給給孩子一些安慰,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感情受到了傷害。
3、與孩子的交流是了解孩子心理的必要手段
不確定孩子的行為時,可以先了解孩子的真實心理,注意傾聽,不要打斷,在孩子充分信任的情況下,孩子會接受自己的觀點,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幫助孩子健康的心理建設。
孩子為什么會哭
1、物質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需要,由于年齡的原因,他們無法判斷自己的需求是對還是錯,他們只希望得到父母和家人的滿意。
2、心理需求被忽視
除了物質需求,家長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們渴望父母的陪伴和擁抱,他們渴望與父母的肌膚接觸,這會讓他們感到安全。
如果父母經常忽視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必要的陪伴,那么孩子就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大聲呼喊,以此引起父母的注意。
3、用哭來表達不滿
當孩子在形成這種哭鬧的早期階段,父母會出面解決問題,孩子往往會通過哭鬧來表達不滿。孩子不需要過多的表達,只要哭成為控制大人的武器,這就是孩子逐漸形成愛哭性格的原因。
孩子哭的時候家長應該怎么做,這個時候,家長要學會體諒孩子,盡量和孩子做朋友,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里。這樣,父母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給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這樣孩子才會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