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上初一,感覺應該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不是一天兩天所導致的,其實完全趕趟,家長完全沒有必要焦慮。要多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不代表約束孩子的生活,孩子進入初中之后,已經到了青春期,這個時候家長要注意改變自己的教育思路,對孩子要尊重。那么,初中生孩子不自律怎么辦?
初中生孩子不自律怎么辦
1、接納孩子,放棄焦慮
其實懶惰不自律不愿意學習,這應該是孩子的天性。畢竟孩子已經初一了,還是當下的這種狀態,說明小學的良好的習慣沒有養成。首先家長應該做的是接納自己的孩子,畢竟孩子是自己的好,雖然習慣不是很好,但是必須得從心里頭接納自己的孩子,放棄焦慮。
2、逐漸建立自律
父母接納孩子的感受是一種神奇的能量,它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欲望是被允許的,而不是被強行阻隔的。這其實更有利于孩子正確認識事物,而不是依靠和事物切斷聯系或壓抑情緒欲望來達到自律的效果。當孩子慢慢理解他的感受被允許,只是我們為了一些其他的問題而必須控制時,孩子的自律就從心底建立起來了。
3、制定規則
家長要坐下來與孩子制定生活和學習的基本規則,例如按時完成作業,讀書的時間等學習上的基本規則。同時與孩子一起協商建立獎懲制度,如果違反了規則就要進行懲罰,如果堅持了一段時間沒違反制度,那要進行適當的獎勵,這樣在孩子心里就形成了制度和規則。同時獎懲機制又會進一步激勵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4、不能操之過急
初中階段,是人生非常關鍵的階段,很多人由于初中階段沒有很好地調節自己,導致一錯再錯,甚至引發悲劇,這是我們家長最不愿意看到的。在自律性的養成上,家長也不能操之過急,從一點一滴的小事逐步培養孩子的守時、守信的良好習慣,這才是關鍵。只有家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良好的親子關系,才是孩子自律性養成的前提。
5、尋找解決方法
可以將孩子的學習或者生活方面的任務具體化,然后改變形式,增加挑戰性,提升孩子自主決定權,例如作業問題,可以讓孩子自由制定每日的計劃,但必須包含寫作業時間,其它時間讓孩子自由決定做什么。這么做的主要意義在于,培養孩子制定計劃、執行計劃的習慣,習慣的養成是自律性培養的重要方式。同時注意,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力,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一個答案。
初中孩子不自律應該怎么辦,家長要做好引導,初中的孩子處于叛逆期,總是想和家長敵對,家長也要明白此時孩子的內心,不能硬碰硬,但也不能一味委曲求全,孩子的教育和發展依賴于家長的付出和努力,也期望每一位家長堅持對孩子的教育,堅持對孩子的付出。孩子懂事的瞬間,你就會感覺到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