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叛逆行為,我們常常對孩子三令五申,不準干這個,不許去那里…,但孩子依舊喜歡和你作對、抬杠,不斷挑戰父母的“權威”。很多父母覺得,孩子犯上作亂,是不聽話、調皮的表現。但其實孩子和你“對著干”時,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時機。此時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的發展。
叛逆期孩子不聽話和大人對著干應該怎么辦
1、營造平等關心的家庭環境。和諧的家庭氛圍會使孩子從小就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這樣會使孩子知道父母也是要別人的關心的。
從而幫助孩子從學會關心父母開始發展到關心他人。家庭成員之間必須互相尊重,首先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間是平等的。
2、不要過分溺愛。家長和老人家在孩子面前要有原則,不能過分遷就孩子。家教行為要統一,不可一個寵愛,一個嚴管,這樣孩子也就會找寵愛他的那個作為擋箭牌。當孩子出現頂嘴胡鬧時,大家都應該不要理睬他,讓他冷靜下來后,再給他教育。
3、走進孩子的內心。很多孩子愿意和朋友交流也不愿意和家長交流,就是因為家長管得太“寬”了。其實孩子已經長大,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能勝任的事情,增長其自信。
4、不要過多約束孩子。叛逆期的孩子本身就是在努力探索這個世界的規則,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會慢慢懂得規則的重要性。家長們萬萬不要因為孩子處在叛逆期就給他們這樣那樣的約束,什么都不讓孩子自己做,他們毫無自主權的話就會更加想要探索自我,突破家長給他們的限制,最后只會適得其反。
5、樹立好榜樣。孩子其實就是大人的一面鏡子,大人做什么孩子就喜歡模范。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尊重長輩,處事平和。也可以跟孩子講一些相關待人處事的故事,用正面的故事人物來教導孩子。
叛逆期孩子不聽話和大人對著干家長不當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影響
1、叛逆心理增強。在叛逆期,如果家長一味壓制,或是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么,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叛逆是一種長大了的感覺,是一種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希望引起別人注意的表現。
2、影響孩子性格。家長如果一味訓斥、打罵,就會使他們產生不良后果:遇事唯唯諾諾,膽小怯懦。或是執拗任性,膽大妄為。如果家長在孩子叛逆期處理不當,會造成很多不良影響。
與叛逆期孩子溝通交流的原則
1.不做道德判斷。對于孩子的逆反行為,家長不要上來就給孩子打上不聽話、不懂事、情緒化、意志力薄弱的標簽,而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到青春期逆反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現象。在和孩子的交流中,要注意減少對孩子的道德判斷,不要孩子犯了錯或有了一些不合適的舉動就“上綱上線”。
2.理解和包容。孩子越是逆反的時候,越需要家長有平和穩定的情緒。這個時候,不能用正確與錯誤去評論孩子的行為,而是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
比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要自然而然地認為是孩子不夠用心導致的,更不能一看到成績有所下降就多加指責,家長的包容,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創造空間,讓他們能最大程度地沉淀自己的情緒感受,進而更好地轉化自己的行為和處事方式。
3.有些家長對孩子講的話,是敷衍地聽和有選擇地聽。漸漸地,孩子就不愿意再與之交流了。最好的傾聽方式是全神貫注地聽。傾聽還應該有一個平等的態度,要向對待朋友一樣,讓他感受到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