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父母之間要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那就需要必要的親子溝通,這個溝通要是有效的溝通,如果父母和孩子說話聊天總是用說教的方式,所以就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導致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聊天。
為什么孩子不喜歡和父母溝通
1.無趣
家長要么是神、要么是預言帝,是孩子不愿意與家長溝通的主要原因。
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家長交流?是因為父母跟孩子說任何話都高高在上,把孩子想說的話全都說了,導致孩子無話可說,這就是無趣!
只接納孩子的情緒,只講:“我理解你的感受。”不評判、不分析、不建議、不比較。上學是孩子自己的事,讓孩子告訴你不上學他可以怎樣。家長要學會示弱,多說接地氣、貼近生活的話,成為一個有趣的家長。
2.三觀不一致
人都喜歡與三觀一致的人交流,家長要終身學習、終身成長、不斷擁有新的技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當我們與孩子三觀不一致時,交流就會變得困難。
3.方法不得當
小試驗:
將3只猴子分別放入裝有腳踏板的籠子。1號籠子一踩腳踏板,就會出現美食,猴子踩過3次之后,會一直樂此不疲地去踩。2號籠子一踩腳踏板,就會彈出一只拳擊手被打一下,猴子踩過3次之后,不會再踩。
3號籠子的腳踏板,沒有規律,有時彈出吃的,有時被打,猴子踩過3次后就抑郁了,3號籠是實驗效果最差的。由此實驗看出,作為家長情緒一定要穩定,包括撫養關系的穩定、居住環境的穩定,孩子才能不焦慮、不抑郁,獲得穩定的愛。
為什么孩子不愿聽父母的話
1.孩子覺得和父母沒有共同的語言,覺得父母只會關注自己的成績;
2.家庭環境的影響,父母在家總是爭吵,導致孩子厭惡家庭環境;
3.孩子進入青春期,自主意識開始發展,所以變得不再聽從父母的話。
孩子為什么不愿意跟父母聊天
1.對方的觀點太不同:孩子們和父母由于代溝的存在,可能在某些事情上會有意見分歧,會擔心發表自己的見解會招致不必要的矛盾,從而感到害羞和不自在,不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議,也拒絕與父母進行深入溝通。
2.期待不了解:孩子們做事可能很多時候需要實踐來體驗,甚至挺著它去嘗試失敗,然而父母在這些事上往往無法發揮作用。孩子們不愿和父母聊天,可能就是因為期待沒有得到理解,尤其是一些較零散的話題,孩子會期待懂得自己才能得到點滴理解,而父母的理解卻常常讓他們失望。
3.擔心對話太單調:孩子們不愿意和父母聊天,也可以是因為害怕會因交流而變得枯燥乏味。當兩個人有著很大的觀念差異時,可能會沒有交流的話題,或者無言以對而變得尷尬,不得不選擇放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