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過程難免會遇到各種挑戰和挫折,而每一次的經歷和重復出現的心理過程,都有可能影響心理發展。那么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
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1、給孩子試錯的機會。有些父母總是過度保護孩子,什么事情都幫著孩子做,結果孩子在獨立做事失敗時,就會很害怕再次嘗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路跌爬滾打,不斷試錯,不斷學習,才能真正成長。因此,在安全的情況下,父母可以給孩子更多的試錯機會,孩子的實踐經驗多了,自然就不怕失敗了。
2、以輸的名義,讓孩子正確的發泄情緒。孩子在做事失敗之后,會出現哭鬧、摔東西等不正確的發泄行為。父母可以通過引導孩子以涂鴉繪畫、寫日記、向人傾訴、出去走走散心等比較溫和的方式來發泄情緒。
3、引導孩子總結失敗的原因,學會挑戰自己。孩子們由于經驗不足或者其他的因素導致失敗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不能讓他一蹶不振,而是要幫助他分析問題,引導他總結失敗的經驗,鼓勵他挑戰自己,有成功就有失敗,放平心態,不必過多的計較輸贏成敗。
怎么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挫折產生負面情緒
1、疏導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處于陌生環境怯生生不敢嘗試時,家長可以這樣鼓勵孩子,比如,“寶貝,別害怕,媽媽在呢”,一邊幫助孩子緩解緊張的情緒,一邊觀察孩子的反應,是否對當前的活動表現出意愿和興趣,然后再找時機介入。
平時生活中一定要多觀察孩子的情況,多帶孩子出門活動,不僅能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放松心情,對孩子的能力提升有幫助。
2、在孩子失敗后,鼓勵孩子
在孩子被拒絕后,媽媽可以一邊安慰孩子一邊引導孩子學會說“沒關系”,家長可以說:“別人拒絕了,你可以說沒關系嗎?”
孩子不愿意說并且還是很傷心,家長此時可以給予一些強化鼓勵,家長可以說:“媽媽給你一個顆勇氣糖,下次別人拒絕你,你就可以有勇氣說沒關系了好嗎?”,等孩子明白勇氣糖的作用后,再次引導孩子說沒關系,這時孩子可以大聲地說出“沒關系”。
家長平時也可以經常和孩子進行角色互換的游戲,由孩子扮大人,家長扮孩子,讓孩子更深入了解被拒絕后應該如何處理。
3、父母要樹立孩子“接受挫折”的意識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一定要鼓勵孩子,同時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首先家長應該起到以身作則的榜樣,在平時可以挑戰一下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比如,“我非常不擅長炒菜,不過我愿意嘗試”。如果挑戰成功了,可以告訴孩子,“原來炒個菜也沒那么難嘛”,如果不成功,可以告訴孩子:“從這次失敗中,我發現炒菜時需要把握好火候,下次我一定能成功”。
我們在幫助孩子學習抗挫時,自己的心態也很重要,盡量克制住自己的沖動的情緒,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雖然過程很漫長,但效果是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