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鬧本質上來說和小動物之間的打架沒什么區別,是孩子交流中不可避免的現象,打鬧也不一定不是好事。孩子在打架中,能學會以適當的方式與人相處,逐漸提高處理、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還能鍛煉意志力和堅強的性格,那么,小孩喜歡打鬧怎么教育呢?
小孩子為什么總喜歡打鬧
1、家長過分重視孩子藝術興趣的培養
不僅僅是父母,現在孩子們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許多父母將他們的孩子送到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以讓他們保持領先地位。
父母雖然心存善意,但孩子確實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開闊眼界。但是,也正是因為家長過于重視孩子藝術興趣的培養,才可能對孩子的情感教育產生一定的影響。
2、孩子失去部分話語權,主體地位沒有體現
還有一個很大的,也是很普遍的問題,那就是父母雖然在教育孩子,但更多的父母卻單方面告訴孩子一些大道理,孩子沒有太多發言權。
其實,孩子應該是教育的主體,家長應該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孩子有一些問題,家長和孩子一起解決,糾正孩子的一些錯誤想法。
3、家長與孩子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
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也會導致“情感缺失”。有的父母因為工作原因,很少和孩子交流。結果,父母不知道孩子有什么問題,孩子有什么心理問題。連孩子的性格、個性、思維都不清楚。
小孩喜歡打鬧怎么教育
1、提高告訴孩子一些規則,避免產生矛盾
很多時候,孩子會突然出現各種各樣的情緒,這是因為孩子不知道如何正確對待事情,孩子不知道自己錯了。這時候,父母看到孩子就會責怪。孩子聽到父母的批評后很容易發脾氣。
為了減少或避免突然的情緒爆發,父母應該提前告訴孩子一些規則。比如,在去電影院之前,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不要大聲喧嘩,不要總是站起來上廁所,否則會影響別人看電影。這樣,孩子才能養成良好的禮貌。
2、關注孩子的行為,滿足孩子的需求
有的家長只關心孩子的成績,是否認真上補習班。他們很少關心孩子自己的行為,也不關心他們的想法和情緒。如果孩子的一些錯誤觀念不能及時糾正,就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家長要多做一些觀察者,關注孩子的行為,善于挖掘孩子行為背后的本質,找出孩子脾氣、情緒化的原因。
3、學習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導最重要的事情,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意見,感受孩子的感受,進而解決孩子為什么總喜歡打鬧的問題,滿足孩子的需要。
學會傾聽是很重要的事情,孩子說話的時候,家長最好蹲下來,和孩子一樣高,眼睛要看著孩子。
孩子打鬧不是因為他們之間的矛盾有多深,也不是因為他們的性格問題有多嚴重,而是孩子長大了,那么,小孩喜歡打鬧怎么教育呢,其實他們會去學習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系,然后調整他們的互動,有利于他們的成長,所以家長不用擔心,不用干預,孩子們會有自己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