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大概也就是八九歲了,這個時候正是調皮的時候,叛逆的苗頭已經逐漸顯現,不好管教;所以家長要在孩子的心目中建立威信,讓孩子能夠有規(guī)則感非常的重要。
三年級的男孩子怎么教育
(1)建立好的規(guī)矩,嚴格執(zhí)行。學會什么時候干什么,告訴孩子這件事孩子不能做或能做。
(2)懂禮貌守規(guī)矩的習慣。父母的榜樣行為很重要,孩子跟著你學,你守規(guī)矩,孩子就守規(guī)矩,你在公共場所的習慣教會孩子對應的習慣。
(3)培養(yǎng)孩子愛讀書的習慣。讓孩子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小的時候是講故事,現在是自己讀書。
(4)培養(yǎng)孩子愛運動的習慣。有一項以上的體驗愛好,多和小朋友一起玩,學會和人打交道。
(5)學會自理,學會幫助家人做家務。學會做飯,幫助家人一起做家務,學會整理自己的東西。
(6)培養(yǎng)孩子抗挫敗能力。告訴孩子有的時候努力了,也不一定就成功,多想辦法去克服困難。
(7)樹立金錢觀,自己會保管和使用錢財的意識,學會計劃花錢的能力。
(8)父母引導孩子如何交朋友。請朋友到家吃飯,觀察孩子如何交友和如何處理朋友關系。
父親如何和三年級男孩溝通
1、給孩子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小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爸爸講一些自己曾經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事情孩子更感興趣,也會記憶深刻,讓他知道原來大人也是這么慢慢長大的。
2、多鼓勵表揚,少威脅嚇唬。
孩子還小,很多事情做不好很正常,爸爸要多鼓勵,不能因為地板臟了,衣服臟了就大發(fā)雷霆。而是要告訴他正確的方法。
3、和孩子成為朋友。
小孩子難免調皮,作為爸爸可能會比較容易情緒急躁,有的可能會嚇唬孩子,這樣對于和孩子的溝通是不利的,應該溫柔一點,以朋友的口吻好好說教,變成知心朋友孩子心里話就愿意和你分享。
4、單獨和孩子一起去旅行,參加活動等。
如果平時什么家長會,外出都是媽媽出面,那這個比較管用,爸爸在和孩子的單獨相處中才能更好的依賴爸爸,原來爸爸和媽媽一樣溫柔體貼,媽媽會做的爸爸都會,這有利于孩子對爸爸的信任感提升,也有利于兩人之間默契的培養(yǎng)。
5、同理心。
了解孩子的感受,同理他的處境,讓他感受到爸爸是理解他的,他有這樣的表現是有什么原因的。
小學三年級怎么引導男孩好好學習
一是引導孩子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孩子進入三年級,識字量大了,語文課上開始寫作文,數學課上開始出現應用題。孩子如果沒有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不讀課外書,視野不開闊,則很難適應這些變化。
讀書不僅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增長孩子的見識,更為重要的是,讀書可以豐富孩子的思想和語言,提高孩子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這樣以來,孩子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對數學應用題的理解才能準確。
因此,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家長不妨根據孩子讀課外書的興奮點,在征得孩子同意的前提下,為孩子制定一個讀書計劃,充分利用節(jié)假日、雙休日和課余時間,爭取每月讀兩本以上的課外書。
當然,讀書不能只看熱鬧,要引導孩子邊讀邊思考,邊欣賞邊積累,要尊重孩子的閱讀感受,不妨親子共讀一本書,雙方可以就書中內容、觀點或人物、情節(jié)發(fā)表看法,以培養(yǎng)孩子的讀書的興趣。
二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少年若天成,習慣成自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育其實就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引導孩子好好學習,而且能夠伴隨孩子終生,為其一生的幸福和發(fā)展奠基。
三年級正是為孩子在學習上立規(guī)矩、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大好時機,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以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為抓手,督促孩子養(yǎng)成認真讀書和寫字的習慣、專心致專聽課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善于總結和復習的習慣。
在眾多的學習習慣中,我認為良好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提高至關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不斷對所學知識進行質疑和發(fā)問,并通過獨立思考,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
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家庭生活中,老師和家長都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多問幾個“為什么”,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和反思能力,以及發(fā)散思維和綜合思維能力。一個善于動腦筋的孩子,其學業(yè)成績一定差不了。
三是依椐孩子的特長,因材施教。進入三年級,有些孩子可能在文化課學習上表現平平,但會在其它方面顯露出特長,比如在體育、音樂、繪畫、舞蹈等方面,有些孩子一接觸就特別感興趣,一學就會。
此時,家長也不必過分為孩子的文化課學習而焦慮,也不必補短抑長,強迫孩子去上課外文化補習班。家長不妨因勢利導,為孩子創(chuàng)造條件,搭建舞臺,引導孩子充分發(fā)揮其特長和優(yōu)勢,為其找回文化課學習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