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就算不是獨生子女也會慣著養,嬌生慣養長大的孩子,你能指望他上了大學就馬上懂事,知道體諒你,這不現實。耐心的和他講道理,也要要他覺得他這個行為很叛逆自私。
大學生不尊重父母怎么辦
1.我們感覺到孩子的不尊重,來源于孩子的抗拒,來源于我們內心的不和諧;
2.我們需要明白,孩子對自己的人生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應該怎么做,孩子具有強大的力量,他們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也有自己的情緒導航系統;
3.作為父母,不需要認為孩子的過失是自己作為父母的過錯;
4.我們唯一需要做的是學會掌控自己的內心,成為有力量的父母,從而幫助孩子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
5.只有我們掌控了自己的內心的時候,平和的時候,才有資格去幫助我們的孩子;
6.你與孩子之間發生的任何爭吵、對峙,都是源于你們雙方內心不和諧的惡果,好好面對自己的內心;
7.當你對孩子失望、氣憤、怨恨的時候,是你喪失了自己內心力量的時候,而不是他們做錯了什么。
孩子為什么會不尊重父母
家長沒有身份定位的尊嚴
如果父母感覺自己無足輕重,孩子自然更不把父母當一回事。雖然為人父母,注定要為孩子做出一些奉獻。但首先要自己對自己尊重,其次才能是孩子對自己的尊重,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要有技術含量。
沒有家規或是沒有嚴格執行家規
一個孩子所有的生活資源都來自家庭、來自父母,他怎么敢對給自己吃、喝、穿、用全部照顧的家長會不尊敬、不恭敬呢?不孝順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家規,或是家規形同虛設沒有嚴格執行。
父母自身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怎么做,孩子就會模仿怎么做。一個家庭如果是尊老愛幼、溫馨和諧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會陽光向上,正直善良。反之如果父母經常吵架,對長輩頤指氣使,爸爸不尊重媽媽,那么孩子也會跟隨著不尊重長輩,說話不講分寸。
父母對孩子太溺愛
家庭多是以孩子為中心,一家人圍著孩子轉。從小就是家里的小太陽,有求必應,不管要求是否合理,沒有原則性地滿足他。時間久了,孩子養成了任性、自私、蠻橫的性格。
不尊重孩子
有的父母過于強勢,完全不尊重孩子,總是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讓孩子“聽話”,希望孩子立馬按照家長的指令去做,因為這樣養孩子最“省心”。而一個長期被不平等、不尊重的對話對待的孩子,在心里多少是對父母有怨言的。他們所有的反抗和頂撞也都出于自己內心的“怨氣”。
也許小時候屈從于父母的強權,不得不順從。但是,隨著他們反抗意識的覺醒,總有一天會爆發。而他們選擇的反擊方式,不難想象,自然是從小“耳濡目染”的示范。
大學生不體諒父母怎么辦
溝通和理解:與父母進行真誠的溝通,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試著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他們的辛勤付出和關心。
尊重和感激:表達對父母的尊重和感激之情,認識到他們為你所做的一切,并表達出你的感激之情。
分擔責任:主動承擔一些家庭責任,比如幫助做家務、照顧弟妹等,以減輕父母的負擔。
時間管理: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既要關注學業和個人發展,也要留出時間陪伴家人,參與家庭活動。
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互動習慣:與父母保持經常的溝通,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成長經歷,增進彼此的了解和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