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多種多樣,有的孩子很努力,有的孩子很懶惰,讓很多家長為此苦惱,甚至覺得自己的孩子太懶惰在未來生活中會吃虧,小孩子懶惰的原因是什么,那么孩子懶惰父母應該怎么做呢?
小孩子懶惰的原因
1、天生氣質
有的孩子天生“懶惰”,不愛動,這與其“氣質”有關,“氣質”是一種心理行為,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對不同情境的行為反應方式,是天生的。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他們的發展傾向和結果是由后天的教育、訓練、環境因素和自我鍛煉等因素決定的,是可塑性的,所以家長可以及時引導孩子。
2、父母的縱容
有的孩子懶得做體力活,有的孩子懶得思考,被父母寵壞了。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擔心孩子厭倦了體力勞動,或者鄙視體力勞動,不讓孩子有機會從事體力勞動。
還有一些父母為孩子考慮的太多。怕孩子用腦過多影響成長,不要讓孩子有機會思考自己的問題。這樣,孩子就會慢慢變得懶惰,什么都不想做了。
3、父母的懶惰行為
父母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孩子,而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懶惰行為是孩子懶惰習慣形成的另一個原因。一些成年人經常命令別人在家里為他們做他們能做的事;有些成年人在從事體力或腦力工作時會抱怨或半途而廢,等等。孩子們親眼看到這些后就會模仿,這也養成了偷懶的心理和習慣。
孩子懶惰怎么教育
1、鍛煉孩子
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些事。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會擔心孩子累了,連衣服都會幫孩子穿好,這樣不好。作為父母鍛煉孩子,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穿衣,讓孩子多嘗試,多學,自然會減少孩子的懶惰。
2、為孩子制定人生目標
制定目標讓孩子逐漸遠離懶惰。許多孩子喜歡吃美味的食物,喜歡玩自己喜歡的玩具,但他們不想學習。作為父母,可以用自己喜歡的食物和玩具獎勵孩子,鼓勵他們在完成自己的作業后給他們食物或玩具,從而逐漸消除孩子的懶惰習慣。
3、鼓勵孩子
父母鼓勵他們的孩子做更多的事情。很多家長聽了孩子的抱怨,就愛上了孩子,幫助孩子完成,卻不知道這恰恰影響了孩子的成長。父母可以鼓勵孩子,或者鼓勵孩子做自己的事情,慢慢會好一些。
如何應對懶惰的孩子
1、懲罰
直接用懲罰,有時它有效,但更多時候它不起作用。主要原因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天然的親昵,讓父母無法無情。最終的結果是,虐待之后,如果孩子不改變,父母就認輸了。結果,孩子利用父母的弱點,變得更加懶惰和依賴。所以,懲罰方法,慎用!
2、積極教育
正面教育緩慢且耗時長,需要家長極大的耐心和包容。這種方法最難的就是家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般盡量不要生氣,但一旦達到極限就會爆發,導致孩子容易受到驚嚇。這種教育對家長的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懂得各種理論和方法,而且要能夠落實到位。
3、引誘
這種方法經常被父母使用,但其有效性正在下降。因為控制權在孩子身上,孩子明白他可以用懶惰來和父母談判。孩子顯然在談判中占了上風,因為他或她覺得“你想讓我做這件事,你必須補償我”。結果,孩子的要求越來越多時,父母會發現它無法控制。
4、反向調整
如果孩子在學習上很懶惰,我們就不應該讓他們學習。家長可以專注于對孩子身體的鍛煉,讓孩子的身體疲憊不堪,順便鍛煉孩子的意志。當孩子們發現學習比運動更有趣和放松時,他們會選擇自主學習。
如何應對懶惰的孩子?首先找到小孩子懶惰的原因,然后根據孩子的特征,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和監督孩子,讓孩子改掉懶惰的壞毛病。